关于巴中市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日期:2023-01-19 14:52 【字体:  

202313

在巴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巴中市财政局局长  何小兵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情况,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散发多发疫情冲击,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坚决落实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和稳、防、提、创四字策略,认真执行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财政预算,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根据快报统计,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18,453万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7.80%,其中:税收收入201,892万元、同口径下降7.15%,非税收入316,561万元、增长22.02%。加上上级补助、一般债务转贷等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3,990,841万元。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258,203万元,增长3.54%。加上上解上级、一般债务还本等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3,791,960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198,881万元,其中:按收付实现制原则列支未实现支出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结余163,341万元,财政结转结余35,540万元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03,971万元,增长10.18%。加上上级补助、专项债务转贷等收入,收入总计1,792,688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1,385,050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调出资金等支出,支出总计1,708,551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收支结余84,137万元,其中:按收付实现制原则列支未实现支出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结余66,617万元,财政结转结余17,520万元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7,23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等收入,收入总计27,304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12,963万元,调出资金14,341万元支出总计27,304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548,060 万元,支出实现470,30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77,753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年末滚存结余 668,038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178万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12.11%,其中:税收收入55,335万元、同口径下降5.09%,非税收入76,843万元、增长27.43%。加上上级补助、一般债务转贷、调入资金等收入,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628,679万元。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678,689万元,增长5.77%。加上补助下级、一般债务还本、一般债务转贷等支出,支出总计1,542,898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85,781万元,其中:按收付实现制原则列支未实现支出的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结余68,343万元,财政结转结余17,438万元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59,832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专项债务转贷等收入,收入总计504,27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239,362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转贷等支出,支出总计466,057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结转结余38,222万元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 11,93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收入总计11,938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438万元,调出资金2,500万元,支出总计11,938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02,429万元,支出实现388,57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3,852万元,加上年结转结余,年末滚存结余299,188万元。

市本级超收收入7,336万元,全部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7,336万元。

(三)巴中经开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巴中经开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763万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影响同口径增长1.66%,其中:税收收入7,590万元、同口径下降38.86%,非税收入11,173万元、增长178.83%。加上上级补助、一般债务转贷等收入,收入总计73,12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2,064万元,加上上解上级、一般债务还本等支出,支出总计70,586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收支结余2,536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2. 政府性基金预算。巴中经开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8,688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专项债务转贷等收入,收入总计150,05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116,087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调出资金等支出,支出总计135,152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收支结余14,900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巴中经开区超收收入5,005万元,全部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5,005万元。

(四)文旅新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文旅新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31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36万元,非税收入99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总计5,54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94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6万元,支出总计4,050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收支结余1,494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文旅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8,96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收入总计8,96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8,714万元,支出总计8,714万元。收入总计减去支出总计,年末收支结余255万元,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

文旅新区超收收入106万元,全部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106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2021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832,961万元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增加976,074万元,当年偿还减少525,344万元2022年末债务余额7,283,691万元。全市年末债务余额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7,522,998万元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债务类型看:全市一般债务限额3,845,708万元,债务余额3,782,991万元;专项债务限额3,677,290万元,债务余额3,500,700万元。分区域债务余额:市本级(含巴中经开区)1,438,462万元、巴州区1,161,877万元、恩阳区737,302万元、通江县1,166,646万元、南江县1,091,446万元、平昌县1,687,958万元。2022年全市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重点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棚户区改造、农林水利等方面。

(六)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有关决议和市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情况审查意见,创新实施财政改革三项行动,高效统筹稳增长、防疫情、保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指导,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涉及财政的人大代表建议7件、政协委员提案87件,回复率、反馈满意率均达100%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还企业留抵退税12.59亿元,减免市场主体缴费负担17.7亿元,组织企业申报省级财金互动奖补资金1,269万元。全市安排1,800万元,发放餐饮、零售消费券,促进消费恢复回升。筹集6,800万元,促进制造业项目投资建设,支持开展拼经济搞建设百日攻坚行动。下达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62.2亿元,支持重大交通、水利和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到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1.16亿元,有效缓解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压力。持续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累计落地项目38个,已形成实物工程量341亿元,其中民营资本参与项目21个、参与数量居全省第一。增加注入巴中发展集团公司资本金4,000万元,支持国企国资转型发展。

创新实施三项行动,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实施债务风险等级降级行动。建立四个一批偿债机制,成立专班开展存量资产处置、历史债务清核、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进度督导,全面清理征地拆迁债务和政府工程欠款,清缴专项债券本息19.1亿元。完善增加综合财力系列措施,推动两费一金清缴,追缴清零历欠项目262个、14.89亿元,清理财政暂存款和存量资金5.38亿元。建立债券项目资产台账,加强项目资产和权益管理。累计化解存量债务109.42亿元,全年偿债计划209.8%平昌县、通江县和巴州区隐性债务风险红色等级地区预计降为橙色,市本级预计橙色降为黄色二是实施财政安全运行能力提升行动。推行大科室制,健全财政安全运行制度体系,全面上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等财政业务 一体化管理。加强会计等式全要素管理,市级盘活5.3亿元国有资产用于消化存量债务三是实施财政产业资金整合行动。探索制定财政产业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全市统筹整合财政产业资金14.1亿元,通过产业基金、产投集团、担保机构三个载体,以市场化方式投向“1+3”主导产业,撬动金融、社会资金57亿元支持产业发展。

加强资源统筹调度,推动财政平稳运行。深入研究国家、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政策,考察学习陕西省延安市、江西省赣州市、天津市蓟州区上争支持成功经验,提出拟向上争取6项政策建议。运用上争支持外抓招引双月交账会机制,压实上争支持主体责任,积极争取上级倾斜支持,全市累计到位转移支付补助272.62亿元、增长12.86%强化经济运行态势研判,强化重点财源监控和非税收入电子化缴库全覆盖管理,确保应减尽减、应收尽收。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和支出管理各项措施,全市按不低于50%比例压减因公出国(境)经费,按不低于20%比例压减公务接待费,节约的资金统筹调剂用于保障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认真履行三保支出保障主体责任,足额预算和统筹调度资金全力保障三保支出需要。建立处置重大疫情、应急抢险等应急支付绿色通道,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及时下达应急资金,全市统筹4.49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加快财政支出执行进度,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全市收到中央、省直达资金109亿元,实现分配进度100%、支出进度98.8%

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支出占比70.3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筹集40.79亿元,实施省30件和市10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1%。支持落实就业创业优先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例达96.08%,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3.5万人,兑现稳岗补贴2,252万元、惠及企业员工4.36万人,支持公共卫生特别岗实现就业633人,为1443名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亿元。筹集11.63亿元,支持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安排3,495万元,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支持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平安巴中建设和县(区)法院检察院财物统一管理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市与县(区)共同财政事权划分改革,进一步明晰市与县(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完成市与县(区)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在市与区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享机制,将石灰岩、地热等重点矿产资源纳入市级统管。持续加大巴中经开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完成文旅新区财政体制调整,全力助推两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持续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累计兑现农业担保奖补资金8,617万元,注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8,350万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10.6亿元投入农业产业项目。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摸清镇村公有资产产权状况,将24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升依法理财水平加强法治财政建设,将普法学法融入财政大讲堂会前学法。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以产业资金为重点的双轨制绩效评价机制,对13个财政政策和专项支出、86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加强直达资金及乡村振兴资金绩效监管,实现绩效目标三个100%,注重绩效结果应用,收回部门绩效不高项目资金3,558万元。全市评审政府性投资项目939个,送审金额183.51亿元,审定金额166.33亿元,审减率9.36%。全市政府采购预算11.45亿元,实际完成10.69亿元,节约7,597万元。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财政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完善惠民惠农一卡通阳光监管平台,全年在发项目96个,为121.3万人发放补助资金23.86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公开60项行政权责、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17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建立责任+清单目标督查机制,严格工作落实周报告滞后事项和周检视问题制度,确保重点事项办理时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在政府网站和财政门户网站及时公开各类财政政策、预算执行和重大民生支出等情况,主动自觉接受监督。    

(七)2022年重点支出政策落实情况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全市投入1.37亿元,支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交流合作,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安排3,500万元,支持科技研发,激励引导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5亿元,为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天府科创贷”620万元。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34%、同比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150亿元、同比增长3.4%。安排833万元,落实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十条措施和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采取后补助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和科技创新。

支持产业培育振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市投入25.77亿元,支持全市“1+3”和县(区)“1+1”主导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安排952万元,兑现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支持产业规划布局和项目建设,促进重点品牌创建,激励引进米仓文化遗址公园等一批重点文旅康养项目。统筹4.74亿元,支持工业、商业服务业发展,重点培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全市筹集2.72亿元,促进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市级安排2,300万元,支持实施茶叶、巴山肉牛、南江黄羊“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和市长菜篮子工程。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央大宗农产品保费收入1.31亿元,较上年增长43.37%安排3,756万元,支持开展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

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全市投入61.16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稳住三农基本盘。筹集16.4亿元,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用于涉农支出占比达9.3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市县(区)本级乡村振兴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投入7.38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入5.59亿元,支持动物疫情防控、长江流域禁捕、渔业及耕地资源保护。投入1.76亿元,支持美丽乡村、红色美丽村庄、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和129个村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运行防止返贫致贫专项基金,完善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和小额信贷风险基金,累计惠及农村群众8.2万户。践行两山理念,支持全民所有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工作,流转林地经营权2.6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20万元。

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市统筹47.62亿元,支持重大交通、水利、城镇等项目规划,保障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镇广高速、米仓大道、黄石盘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续融资,推动巴城环线、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兑现土地两费和拆迁补偿资金。投入5.26亿元,支持美丽巴中建设,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投入8,014万元,支持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1.07亿元,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4,449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820户、改善172个老旧小区住宅环境。

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全市投入58.09亿元,增长8.3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支持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撤并调整学校(校点)330个,启动实施新(改、扩)建学校项目115个,新增学位1.6万个。积极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拨付2.76亿元,累计资助脱贫不稳定、特困救助、孤儿、残疾人子女家庭等经济困难学生27.81万人。安排1.38亿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4.97万学生全部享受营养膳食补助政策。

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促进社保体系更加健全。全市投入35.68亿元,支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统筹社保资金114.55亿元,实现社保费收入55.36亿元。推动待遇政策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均提高65//月,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均提高84//月,惠及困难群众30.89万人。落实临时救助纾难解困政策,4.09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3,200万元。确保疫情下困难群体生活水平不降低,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600万元,增发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2,500万元。加大特殊群体保障力度,发放孤儿、困境儿童等基本生活费3,968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6,438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145万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资金2.16亿元,精准救助困难群体41.76万人次。筹集3.97亿元,落实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政策待遇。

支持健康巴中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市筹集7.52亿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安排2,205万元,支持推动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偿15家政府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投入5,004万元,推动乡村卫生服务五个一体化改革,保障18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安排9,000万元,落实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投入2.23亿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兑现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安排1,589万元,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施中医药百千万引才工程,完善中医药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水平,全市基本医疗保险筹集资金38.23亿元。

支持文旅繁荣发展,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市投入4.96亿元,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保障更高层次文化产品供给。支持63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个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保障1.1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正常运行,新(改、扩)建体育公园5个,新建健身步道11公里,推进17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安排850万元支持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推动优秀作品演出展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投入1.2亿余元,支持实施国家、省级文物保护项目22个,全面启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新馆陈列布展工程。支持创建断渠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马山省级旅游度假区,通江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财政收支数据为快报统计数据,最终以市财政与省财政和县(区)财政年终结算后的实际执行数为准,届时再按程序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同时,重点支出方面的财政投入统计,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外部环境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疫情冲击和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影响持续,减收形势更加严峻;支柱产业支撑乏力,财政自给能力仍然较弱,人均财力水平依然偏低;刚性支出有增无减,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财政紧平衡压力不断增大;预算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还需加强,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历史债务包袱沉重,偿债资金来源匮乏,政府偿债压力特别巨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在新的一年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编制好2023年财政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财政收入方面: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仍然不足,我市经济稳定增长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金大幅下滑,基建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基本民生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同时,我市也面临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省委作出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的战略部署,促进省内先发地区同欠发达地区协同共兴等重大发展机遇,加之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有利于极大提振市场需求,同时随着防疫措施优化,经济活力将加速释放,全市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态势始终没有改变,财政收入长期平稳运行的基础始终没有改变。

财政支出方面: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需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调整支出结构难度较大,支出增长刚性较强,各级财政必保支出较多,保障三保”“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振兴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支出需求较大。

综合来看,2023 年经济形势预计好于上年,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深挖资金统筹潜力,坚持统筹各方资源,充分调动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财政收支政策

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部署,以及国务院和省政府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编制有关要求,2023年需贯彻落实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一是实施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债务风险可控,财政赤字率设定为3%,增强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政府的调控能力,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7,500亿元,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将经济加速引入新发展格局。

二是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三是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力稳定外贸外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四是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

六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2023年预算安排的基本考虑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充分研判财政经济形势,市级财政继续采用紧平衡策略,科学合理编制2023年预算,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一是优化结构,硬化约束。收入预算编制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预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上级财政政策相衔接。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参考各部门(单位)近三年实际支出情况,按照保重点、重统筹、优序列、明责任、讲绩效要求合理安排部门(单位)支出预算,在进一步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二是科学精准,强化统筹。预算编制与单位履行公共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与市级财力相匹配,将国家法定支出事项、上级刚性配套及考核事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事项和部门必保事项等四类事项全部纳入预算安排,继续保持适度的支出强度。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盘活管理力度,增强本级安排的产业发展资金和上级非项目化资金的整合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产(资源)统筹管理水平。三是规范透明,提升绩效。加大预决算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部门(单位)预决算公开,增强财政资金分配透明度。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推动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绩效监管转型,持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

(四)2023年收入预计和支出安排

1. 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538,349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276,601万元、同口径增长8.35%非税收入261,748万元。加上返还性收入和预告预计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后,收入总计安排为2,692,383万元。收入总计减去上解上级、一般债务还本等支出75,105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2,617,278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1,364,85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专项债务转贷和上级补助收入,收入总计1,417,733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为1,084,714万元,加上调出资金223,986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08,57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61万元,支出总计1,417,733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为35,866万元,其中利润收入23,432万元、股利股息收入2,500万元、产权转让收入1,000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934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为20,366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5,500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为566,824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625,841万元,收入合计1,192,665万元。支出安排489,075万元,社保基金转移支出246万元,年终结余703,344万元。2023年起,县(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市级预算,市级失业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纳入省级预算。

2. 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149,500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81,000万元、同口径增长4.95%,非税收入68,500万元、增长7.34%。加上预告预计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收入后,收入总计1,069,081万元。收入总计减去补助下级等支出,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608,417万元。

2023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主要特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年初预算足额安排并均衡拨付,与非税收入执收进度不再挂钩,按时足额发放。按2022年市委编办核定编外人员数和经市委、市政府审定的保障范围、薪酬标准预算编外人员经费,取消各部门原用于编外人员经费的其他项目预算。二是实行公用经费分类综合定额管理对一般行政事业单位按职能职责分类确定人均综合定额,按实有编制数与对应人均综合定额标准预算公用经费,除三公经费预算数和实际支出数不得超过上年外,其余支出均由部门(单位)自主确定支出用途,严控一般性支出规模。三是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特定目标类项目经费参考部门(单位)近三年支出情况,扣除上级专款和一次性因素后,结合财力情况下达预算控制数,由部门(单位)按支出优先保障序列分轻重缓急自主安排项目预算,年初一次性批复下达到位,实行限额包干,合理自主有序调剂,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收回,年度期间原则上一律不办理经费追加,新增事项在年初批复经费中调剂解决,项目支出拨付进度与非税收入征收进度挂钩,初步预计年初预算到位率可提高至85%左右。四是加大民生保障和事业发展投入。足额安排应由市本级财政承担的基本民生支出事项。加大产业发展、事业发展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债券还本付息、恩阳机场航线补贴等事业发展支出需要。

政府性基金预算。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91,505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为61,075万元,加上专项债务还本20,983万元、上解支出461万元、调出资金8,986万元,支出总计91,505万元,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1,066万元,其中:利润收入18,566万元、股利股息收入2,500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为17,066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4,000万元,支出合计21,066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为566,824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625,841万元,收入合计1,192,665万元。支出安排489,075万元,社保基金转移支出246万元,年终结余703,344万元。

3. 巴中经开区财政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22,519万元、增长2.61%,其中:税收收入13,400万元、同口径增长17.27%,非税收入9,119万元、同比下降17.09%。加上预告预计转移支付、调入资金等收入后,收入总计24,347万元。收入总计减去上解上级支出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为24,347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135,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为132,700万元,专项债务还本2,300万元,支出总计135,000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4. 文旅新区财政预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为1,500万元,增长12.69%,其中:税收收入1,383万元、同口径增长54%,非税收入117万元,同比下降88.25%。加上预告预计转移支付等收入后,收入总计11,0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对应安排为11,023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为2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对应安排为20,000万元,全年收支平衡。

以上市本级和巴中经开区、文旅新区四本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2023年市本级104个部门预算和巴中经开区、文旅新区部门预算,以及预算绩效目标表已报送大会,请予审查。

三、2023年财政工作

2023年,全市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统筹平衡,深化资源整合,强化基础支撑,扎实推动党中央和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扛牢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以严的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惩治财政领域损害群众利益行为,打造政治过硬、具备现代理财能力的干部队伍,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财政政治生态。

(二)深入实施财政改革三项行动创新运用资产资源化债方式,持续清理具有市场潜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筹城市建设中陆续形成各类准经营性资产,盘活专项债券项目形成国有资产,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转性,处置经营收益优先保障还本付息,努力降低债务风险等级;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管控,严防债务风险向政府转移,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财政制度化、信息化全覆盖,加强资产等会计等式全要素管理,全面清核盘活政府资产,努力增加财力和现金流,建立固定资产、股权与对应政府债务(债权)关联关系,有序盘活追缴,确保政府收益不遗漏,建设市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网络竞价系统,探索统一管理、市场化运营的盘活方式,扩大资金有效供给。推动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和事业发展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用好产业基金、产投集团、担保机构三个载体,发挥财金互动效应和提升统筹能力,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健康平稳运行。

(三)努力确保预算执行平稳运行。把握国家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革命老区和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深入研究省委对巴中的发展定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谋划加快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建设向上争取的政策资金项目,压实对接工作责任,着力推进一批差异化支持政策落实落地。科学研判防疫措施优化后财政经济形势,强化季分析、月调度、周监测机制,实施精准调度,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新增税源分析监控,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及时入库。扛牢三保支出责任,严防基层三保保障风险。加强社保基金统筹管理,推动社保基金平稳健康运行。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支出,集中腾挪更多财力支持“1+3”主导产业发展,弥补民生短板,确保中央、省、市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科学统筹四本预算、盘活沉睡资金,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四)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系列援企稳岗政策,完善稳增长、促消费财政扶持措施,着力提振市场信心,充分激发经济活力。围绕产业培育振兴主线,强化专项债券定向支持,有的放矢筹备一批产业项目,用好财政资金整合机制和财金互动政策,通过直接投资、基金引导、激励奖补、风险分担等方式,支持全市“1+3”主导产业和县区“1+1”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大财政投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科学统筹各类资源,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和交通、水利、城镇、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体系,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引导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民生供给多元化,全面落实民生投入政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支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就业、教育、卫生、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共同富裕,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步提升。

(五)持续夯实财政综合治理基础。完善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收入级次和分享比例管理。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完善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推动跨年度预算平衡。坚持轻分配重绩效,加强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过程监督和结果应用,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监督深度融合。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国有资本监管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提高资产回报,维护资产安全。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直达资金和三保运行监测,加强库款运行、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规范惠民惠农一卡通发放和审批监管平台使用,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坚持预算法定依法理财,全面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贯彻人大财政预算决议和市人大常委会预算执行情况审查意见,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关切,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意见,更好服务人大代表依法履职。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勠力同心、勇毅前行,扎实推动财政改革发展,为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及财政管理有关新规定

 

1. “四本预算经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构成,简称四本预算四本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2. 一般公共预算: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5.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预算,做到收支平衡。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设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除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外,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7.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一般财政预算总收入包括在某一辖区范围内征收的上划中央级和地方各级次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总和。

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金融支出、援助其他地区支出、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支出、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预备费、其他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债务发行费用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9. 转移支付补助: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政府为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留改革前结算补助等转移支付项目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是促进各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二是专项转移支付,旨在实现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实行专款专用。

10. 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债务、或有债务。政府债务,指各级政府为公益性事业发展举借,需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具体包括:经国务院批准纳入政府债务管理的存量债务;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形成的债务;地方承借的中央转贷的外债。或有债务,指存量债务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以及国务院批准锁定存量后新发生的政府依法担保外债。

11. 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级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的可流通记账式债券,由省级财政转贷给地方政府作为债券收入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12. 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总限额内,根据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建设投资需求等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依照财政部下达的限额,提出本地区政府债务安排建议,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省级政府报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时提出省本级及所属各市县当年政府债务限额,报省级政府批准后下达各市县级政府。

13. 预算绩效管理:2018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及绩效结果运用等主要内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14. 直达资金: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不利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的一项特殊举措,主要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采取直达资金动态监管系统实行部、省、市、县四级联网动态监管,确保资金及时分配下达、直达基层,有效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15. “三保一优一防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简称,我省在落实县级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对三保支出实行三单列三专项管理,即:预算单列编制、账户单列设置、资金单列划拨,执行专项监控、监督专项实施、绩效专项评价,确保县级三保支出足额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一优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转变财政支持方式,通过改革聚集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高效带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一防防风险,其中之一是防范债务风险,依法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16. 预算管理一体化:以统一预算管理规则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主要载体,将统一的管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项目储备、预算编审、预算调整和调剂、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决算和报告等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对预算管理全流程的动态反映和有效控制,保证各级预算管理规范高效。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抓住了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一体化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必将对今后财政预算工作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23年年初预算.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财政局网站地图
电话:(0827)5260173 地址:巴中市江北大道西段49号
蜀ICP备2020032163号-2 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164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49